我的攝影資歷和栽培食蟲植物的經驗差不多久,這樣的興趣已經維持約有30年了。我使用的相機系統是Nikon,雖然Nikon以其可靠度及鏡頭性能優異見長,然而Nikon在新產品開發上卻相當保守。之前好不容易推出Z系列無反光鏡相機系統算是跟上時代,我也馬上買了Z7一代。多年之後想要升級,但眼看Sony、Leica都推出6千萬畫素機種,Nikon卻仍未有消息。另一方面,近幾年來開始嘗試非Nikon原廠鏡頭,無論是ZEISS Otus 1.4/55、Zeiss Otus 85mm f1.4鏡頭,或是工業用鏡頭Nikon Rayfact,開啟了我的眼界,拍攝出來的照片與Nikon消費級鏡頭是完全不同的等級。
網路有消息說ZEISS在未來將不再開發Otus鏡頭,也就是說不用再期待Otus會有微距鏡頭的可能性。我曾經考慮過萊卡相機(Leica),可惜萊卡SL系列近年來沒推出微距鏡頭,而且機身色彩深度沒達到16位元。為了追求更高的畫質,我覺得不能固守在全片幅相機,開始把目光轉向中片幅相機。中片幅相機在過去十分昂貴,歐系機身一台要價一百萬台幣以上,日系也要數十萬元,只有頂尖攝影工作室才買得起。然而自從富士(Fujifilm)推出低價位GFX系列中片幅相機,一切就改觀了。最高階的富士中片幅相機售價為二十多萬台幣,低階的竟然不到十萬元,售價跟全片幅相機差不多;哈蘇(Hasselblad)是頂極的中片幅相機,後來被中國大彊(DJI)收購之後,也改走低價位策略,X系列機身售價與富士差不多,但只專注用於靜態攝影,不像富士還可以錄影。這兩大品牌為什麼有辦法把原本極為昂貴的產品變得如此親民,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比較小的影像感測器,最昂貴的零件成本可以降低,連帶機身體積縮小也能節省成本。
雖然低價位中片幅相機的影像感測器比以前小,但仍比全片幅更大,畫素可達1億以上。更重要的是中片幅相機的鏡頭能滿足商業攝影的嚴苛要求,畫面中央到角落的解析度維持一致,而且畫面變形抑制到最低,這是一般消費級鏡頭所比不上的。
由於中片幅相機的低價策略成功,除了專業攝影師之外,也開始有畫質至上的業餘攝影玩家購入中片幅相機。我在2024年年初買下哈蘇X2D 100C,搭配上一世代H系列二手鏡頭,拍出來的照片無論是解析度還是色彩,都遠遠超過日系相機。自從買了哈蘇相機後,我就再也沒怎麼關心Sony、Nikon、Canon這幾個品牌的發展了。
不過當初買哈蘇X2D 100C有點倉促沒做好功課,沒注意到這台相機的外接快門線插孔被取消了,它的上一代還有;哈蘇在去年有推出一款新機907X CFV 100C,我原本看它的影像感測器規格和X2D 100C一樣,就沒特別注意它,結果這台新機才能外接快門線。於是買了哈蘇X2D 100C最大的敗筆就是無法遙控也無法做疊焦攝影。哈蘇原廠有提供軟體「Phocus Mobile 2」可安裝在iPhone或iPad用於遙控,但若以原廠軟體「Phocus」作電腦連線拍攝,無法同時使用「Phocus Mobile 2」;X2D 100C在後來更新韌體後,機身就能提供疊焦攝影功能,但僅限搭配新款的XCD系列鏡頭,不支援舊的H系列鏡頭及第三方鏡頭。我有上網查遍全世界,沒有解決方法。
後來我自行找到一個變通的方法可以解決X2D 100C遙控及疊焦攝影,但前提是必須搭配原廠軟體「Phocus」用電腦連線拍攝,單獨使用相機仍然無解。
我偶然發現電腦繪圖創作者有使用一種左手調控臺「TourBox」,這種外接裝置有按鍵、滾輪、旋鈕,能夠設定一些繪圖軟體常用功能,讓創作者左右開弓,左手操作軟體功能,右手繪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於是我買一個藍牙版本,將其中一個按鈕設定能操作哈蘇「Phocus」軟體的快門鍵,如此一來就可以在相機和電腦連線時,用TourBox遙控攝影了。
![]() |
TourBox是電繪使用的左手鍵盤,上面的按鍵、滾輪、旋鈕都可設定。原廠有提供一些常用繪圖軟體的設定,例如Photoshop。也可以自己設定,原則上只要軟體的操作功能有提供快速鍵,就可以指定到TourBox上。 |
後來又想到,如果把TourBox按鈕的接點拉線出來,和我之前用來做疊焦攝影的電動滑台連線,就能實現自動疊焦攝影了。我所使用的電動滑台是「Novoflex CASTEL-MICRO en」,它做疊焦攝影的原理很簡單,每前進一步,電動滑台便經由快門線觸發相機快門;拍完一張,再前進一步並觸發快門,直到走完全部行程。因此將電動滑台的快門線與TourBox按鈕的接點相連,就能經由TourBox無線遙控電腦連線的X2D 100C的快門了。
改裝的過程很簡單。TourBox底部有4個腳墊,取下後就可以鬆開裡面的螺絲,取出底蓋、配重金屬板、電路板,只留側面按鍵來改裝。用三用電錶很容易就能測出按鈕作用的那兩個接點。
|
![]() |
TourBox打開後是這樣,主要結構有底蓋、配重金屬板、電路板、上蓋。拆的過程要注意有4個小墊圈會掉出來,如左上角那4個圓圈,這是用來隔離配重金屬板及電路板的零件;左上角有一圓柱零件是用來支撐電路板和上蓋;左中的小圓柱形零件是重置鈕。除此之外,另有4個腳墊及電池蓋沒一起拍攝。 |
TourBox仍需裝個插孔,以便於快門線容易拆裝。我使用2.5 mm耳機插座,因為這是許多攝影器材通用的快門線插孔,Novoflex電動滑台也是用這規格的插孔。市售2.5 mm耳機插座有分單聲道和雙聲道,必須用雙聲道才行。接下來就是在TourBox側面開孔,需要注意開孔位置不能和電路板衝突,否則電路板無法裝回去。耳機插座的固定方式是用環氧樹脂(AB膠),要選購可黏金屬和塑膠的種類才適用,黏好後放置一日等它完全固化才能真正黏牢。
![]() |
2.5 mm耳機插座比較少見,可能要去比較大的電子零件行才有,或是上網購買。2.5 mm耳機插座規格仍常見於一些相機及閃光燈的快門線及同步線。一般常見的耳機接頭規格則是3.5 mm。 |
![]() |
側面按鍵有一小片獨立的電路板,把按鍵的接點與耳機插座接點用電線連在一起就完成了。在銲接電線之前,先把TourBox上蓋挖一個小洞用於放置耳機插孔,再用環氧樹脂黏住。為了補強,再黏一個耳機插座。等到環氧樹脂完全固化,就可以銲接電線。連接用的電線要細一點比較容易銲接,這種細電線不必買,拆一條多餘的USB纜線就有了。 |
耳機插座也有幾個接點,可以先用快門線與電動滑台連線,並啟動電動滑台的疊焦動作,再用三用電錶找出耳機插座上有作用的接點,正確的接點會有週期性的導通或電阻變化。最後把TourBox按鈕接點與耳機插座接點接起來,外殼裝回去,就完工了。
之前沒想出這個變通方法前,只能用手動滑台做手動疊焦,雖然是能用,但是非常麻煩耗時,每調一步,就得等待5秒以上以便消除振動;使用電動滑台來自動疊焦攝影就非常輕鬆快速,因為電動滑台移動非常平穩,振動很小,因此等待時間可縮短,人也可以離開讓它自動完成。
![]() |
拍攝時,把TourBox用快門線接到Novoflex電動滑台的2.5 mm耳機插座上,快門線可購買富士相機用的,因為這種快門線兩端都是2.5 mm耳機接頭。由於快門線比較短,TourBox只能放在椅子上,以後再想辦法固定在腳架上。 |
哈蘇X2D 100C的遙控及疊焦攝影讓我解決了,不過又發現疊焦攝影一個問題。使用疊焦軟體Helicon Focus可以直接對哈蘇的Raw檔進行疊焦,然而生成的DNG檔卻無法在PC版的哈蘇Phocus軟體打開,必須要用Mac版的Phocus才行。之後得再買一台MacBook Pro了。
![]() |
哈蘇X2D 100C的自動疊焦就先以目前正好開花的坎貝爾狸藻(Utricularia campbelliana)來測試,鏡頭為Hasselblad HC 50mm II接Hasselblad Macro Converter H。疊焦範圍只限於花朵,讓花朵清晰即可,背景則在焦距外,以凸顯主題。疊焦攝影並非一定要做到連背景都清楚,因為疊焦越多張照片時,越容易出現偽影而不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