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冬高雄食蟲植物交流會報導


這一次的交流會臨時改到別的地方舉辦,幸賴大家的幫忙,得以在陌生的環境順利進行。活動中的演講介紹了迷你毛氈苔的栽培方法,由講者以其自己的經驗,來破除迷你毛氈苔給人難以栽培的印象。

  ※     ※     ※

去年,高雄的交流會意外狀況不斷。繼上一次夏天舉辦活動之前,臨時必須自籌單槍投影機,所幸這幾年下來已經累積一筆經費,因此還可以購買性能不錯的單槍投影機。這一次又出現新的狀況,我們沒場地可用了!

如同往常一樣,又到了快要舉辦交流會的時候,我便發訊息通知高雄的朋友可以去預定場地。過了幾天卻傳回驚人的消息,我們慣常舉辦交流會的餐廳將要結束營業,這下子可不得了,距離聚會的時間只剩一個多月,臨時要到哪裡找場地呢?由於我不是高雄當地人,所以只能委由高雄的朋友去尋找替代的場地了。

找了幾個地方,結果最後我們回到了高雄交流會的原點,也就是「高雄國際花卉市場」。在2006年底時,由華陽園藝的林老闆所主辦的食蟲植物展就選在高雄國際花卉市場,我當時正好在高雄進行研究工作,所以也前往會場一探究竟。之後,一些高雄的朋友進行第0屆交流會來討論之後的活動該如何進行,於是,我們所熟知的高雄交流會就此誕生了。

高雄交流會的原點就由這間溫室誕生。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來搭溫室,是因為當時的活動一連舉辦兩天,為了讓食蟲植物能在這麼長的展覽期間仍能處於高溼度環境,所以就得搭設溫室,同時還用加溼機增加溼度。

高雄交流會創立之時,走得是有點辛苦。沒有參加過早期聚會的朋友,一定很難想像只有二三十個人參加聚會的狀況,頗有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的感覺。但所幸基本成員大力支持,得以度過最艱困的時期。這一兩年,參加聚會的人數更多,活動的經費也更加充足,除了可以給提供演講的講者一份不錯的酬勞之外,我們甚至可以自購單槍投影機。這樣的成就,我想這在台灣很少有同類型的團體能夠做到。

高雄交流會之所以能成長茁壯,也不能不感謝這個提供活動場地的主人。以前說過,是否能辦得成聚會,有很大的因素取決於是否有合適的場地。高雄交流會很幸運,一開始就能得到田中玉米餐廳這樣的環境,而且因為有人與餐廳主人相識,故只收取低廉的場地租金,約為台北的三分之一而已,否則以草創時期參與的人數來看,不太可能有充足的經費來支付場地費用。

所以在聽到該餐廳將要結束營業的消息,除了惋惜之外,還必須找出替代方案,因為交流會的活動還是要辦下去。所幸高雄國際花卉市場願意提供場地,而且不收費。只是之前從未在那樣開放的環境之下來辦交流會,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

新的環境只能一切從簡。花卉市場提供桌椅和擴音器,其餘就得要自己來。由於我這次比較晚到現場,到達時會場的佈置大致上已經由其他人完成,我只要把單槍投影機與筆記型電腦啟動,就沒別的事了。不過在這樣半露天的環境來舉辦活動,冷風一直從旁邊吹過來,不禁讓人覺到不是很有安全感,但總算還能在年底前辦完活動。下次再來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較適合的場地。

在這樣環境較亮的情況下,我們的投影機還是能投射出夠亮的畫面,可惜的是布幕不夠大,所以畫面就只能這麼小了。

快接近中午時剛準備完成的狀態,人還很少,不過等到活動開始時,參加的人數和往常一樣,都是七、八十人左右。這個場地很空曠,也反映出這個市場沒落,2006年時,整個場地幾乎都是攤位。

這次聚會的演講仍由我來主講。由於現在正是迷你毛氈苔的栽培季節,所以便以這個作為主題,來介紹我這幾年來栽培迷你毛氈苔的心得。

在過去,迷你毛氈苔被視為相當難以栽培的食蟲植物。我還在讀大學時便聽聞這種據說是生長在沙漠地區的毛氈苔,只在一些書上看過照片,由於當年要取得食蟲植物的管道非常少,根本就不敢奢望能得到它。不過就在有一次,有一位玩家要出清一些食蟲植物,結果就讓我買到一盆迷你毛氈苔了。

那大概是1997或1998年的事。那位玩家完全模擬迷你毛氈苔在原產地的生長環境,他使用素燒陶製的蘭花盆作為栽培容器,花盆的高度就約有25公分高了,裡面全部填滿矽沙,也就是一般用於水草栽培的矽沙,粒徑約2到3 公釐。栽培介質的表面則放一些鵝卵石之類的大顆粒材料,就當作是穩固矽沙或作為裝飾用的吧!這麼大一盆容器,就只種兩株迷你毛氈苔,其品種以今天來說很常見,是為Drosera pulchella

能夠得到這麼珍奇的毛氈苔,我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來照顧它,便放在我的房間裡,用燈光照射它。它們也不負所望,過了一陣子便開花了。不過由於我並不了解它的栽培方法,所以在花開完之後就到夏天,它們進入休眠階段,然後一睡不醒,就死了。

我第一次接觸的迷你毛氈苔是Drosera pulchella。當時為什麼會買迷你毛氈苔的理由已經忘了,好像是亂買的吧?因為在那個時候我還是初學者,根本就不知該如何從那一份長長的清單上選擇適合的種類。

雖然不知道詳細的栽培方法,但還是活了一陣子,然後開花。

這種個體的Drosera pulchella比較少見,花瓣為淡粉紅色,中心則為深紅色。

之後,就有好一陣子沒再碰迷你毛氈苔,一方面是覺得它不易照顧,另一方面是沒有取得植物的來源。直到五、六年後,才再次嘗試,那時候買了不少品種的孢芽,結果不幸的是又幾乎全軍覆沒,不過後來仍然斷斷續續地購買孢芽,最後不知怎麼,有幾株Drosera pulchella活下來,撐到它們長出孢芽,於是就在我那裡開始能夠延續後代。

可能有人認為我栽培食蟲植物會盡力模擬原產地的環境,所以看到我養迷你毛氈苔失敗那麼多次,可見得迷你毛氈苔有多難種。不過我要聲明一下,其實我並不是那麼認真的玩家,我一開始就把它們當作花市毛氈苔來種,並沒打算遵照標準的作法,也就是我從未考慮過休眠的問題。因此,就這樣偶然試出不用休眠的栽培方法,後來也在網路上看到國外的玩家提到迷你毛氈苔不用休眠,於是便再度測試一些栽培條件,這幾年下來,大致上可以掌握一些關鍵技術。說起來,迷你毛氈苔可以算是容易栽培的食蟲植物,已不再像上個世紀那樣,是高不可攀的食蟲植物。

要把迷你毛氈苔當作一般毛氈苔那樣栽培而不需要休眠,大原則便是讓栽培介質終年維持在潮溼狀態,並讓迷你毛氈苔處在溫和的生長環境,盡可能避免生長逆境,就能防止迷你毛氈苔進入休眠狀態。欠缺休眠似乎不會影響迷你毛氈苔的生理狀態,因為到了冬天會正常產生孢芽,春天也會開花。

所謂的「逆境」,泛指一切不良的生長條件,要如何杜絕一切的逆境,我們就先從栽培介質開始談起吧!迷你毛氈苔在原產地是生長在矽沙上,照理說就該使用這類中性的栽培介質,但這種做法只適合模擬原產地的栽培方法,也就是說必須做到夏季休眠,但若要套用在這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不休眠栽培方法,就不適合使用中性的栽培介質,因為在全年潮溼的狀態之下,中性的栽培介質極易長出大量的藻類,會多到影響迷你毛氈苔的生長。為了抑制藻類的生長,就必須使用偏酸的栽培介質,建議使用顆粒類的栽培介質與酸性泥碳土以等體積的比例來混合。其中,顆粒類的栽培介質泛指沙子、顆粒土(赤玉土)、鹿沼土、植金石、蘭石等,可視個人偏好或是否容易取得來使用,並不限定必須使用某種顆粒類栽培介質。我個人則偏好使用直徑約0.5公分大小的顆粒土和鹿沼土,再和酸性泥碳土以1比1比2來混合,也就相當於顆粒類栽培介質與酸性泥碳土各占一半的用量。將這樣的栽培介質填入花盆之後,再鋪上一層約0.5到1公分厚的細粒混合栽培介質,同樣也必須是顆粒類栽培介質與酸性泥碳土各占一半的體積,只是顆粒類栽培介質的粒徑降到1公釐以下,像是沙子;酸性泥碳土則用篩網篩出碎屑來用。用這樣細粒的混合栽培介質鋪好之後,才適合接下來的栽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別以為底下用酸性的栽培介質之後,表面就可以直接鋪上沙子,因為這樣做仍會長綠藻,我有試過。另外,雖然酸性的栽培介質能夠有效抑制藻類生長,但太酸也不好,只有雜交種迷你毛氈苔最不挑栽培介質,能夠直接栽培在酸性泥碳土或水苔上,原生種則不適合,一定要使用混合的栽培介質。

我個人偏好的栽培介質配方,左半邊為酸性泥碳土,右半邊為顆粒類的栽培介質,淡褐色是鹿沼土,褐色的是顆粒土。

把表面的細粒栽培介質鋪好之後,外觀看起來一定凹凸不平,而且顯得髒,這個時候用噴霧器不斷噴水,大量的水滴能撫平表面,而且把髒污洗去,看起來乾淨多了。

除此之外,花盆的高度必須夠高,就我的栽培經驗來說,使用3吋方盆,讓栽培介質的厚度達到8公分是基本要求,也有見過同好使用700CC的珍珠奶茶杯子,把栽培介質填到約15公分厚來栽培迷你毛氈苔。為什麼花盆的高度有此要求,這是因為要讓栽培介質全年保持潮溼,所以花盆要浸在水中,若花盆太矮,栽培介質就會過度潮溼而不利迷你毛氈苔。至於花盆的材質倒沒有特殊要求,我只用普通的塑膠花盆,不需用到素燒陶盆。

預備好栽培介質與栽培容器,就可以來栽培迷你毛氈苔了。取得迷你毛氈苔的種源與一般毛氈苔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通常不直接買植株,也幾乎不用種子,而是使用它們的「孢芽(Gemmae)」。孢芽是迷你毛氈苔特有的無性繁殖方式,每當進入冬季,迷你毛氈苔的中央就不再長出新的捕蟲葉,而是長出鱗片狀或顆粒狀的構造,這些就是孢芽。孢芽成熟之後,就很容易從母株上脫落,被雨水打散而落到母株四周,在潮溼的土地上,孢芽發芽,然後成長為完整的個體。由於孢芽容易郵寄,發芽率也幾乎百分之百,所以在園藝上,孢芽就成為迷你毛氈苔主流的繁殖方式。

Drosera paleacea ssp. paleacea的孢芽,是為顆粒型態的孢芽,最外圍的孢芽最為成熟,孢芽所帶的芽已經開始發育。

Drosera mannii產生鱗片型態孢芽。

通常在北半球的11月到隔年的1月之間,便是迷你毛氈苔產生孢芽的季節。買到孢芽之後,就要立刻播在栽培介質上,不可把它當作種子那樣擺著不種,因為孢芽不像種子可以長期保存。由於孢芽很小,尺寸大多在1公釐以下,所以播在細粒的栽培介質表面較好;若只用粗粒的栽培介質,孢芽就會掉入縫隙之中。要如何栽培孢芽很簡單,把它當作種子一樣播在細粒的栽培介質表面,不需要覆土。由於迷你毛氈苔不適合移植,所以別隨性地灑孢芽,而應使用個牙籤或鑷子挑取孢芽,耐心地把一個個孢芽移到栽培介質表面,儘量使孢芽均勻散佈開來,別讓孢芽擠在一起。

播好孢芽之後,記得插入名牌,需標示植物學名及栽培日期。這件工作很重要,因為許多迷你毛氈苔的外觀很像,若一開始沒好好標示,事後才想對照圖片來鑑定品種會非常困難,因為網路上的圖片不一定正確,要找到有把特徵拍清楚的照片也不容易。

播完孢芽,寫一張名牌,再播下一批孢芽,寫下一張名牌…我個人不喜歡這樣會打亂節奏的做法,效率也比較差,所以我會在播孢芽之前,先把該要播的品種所需的名牌一次寫好,好好地寫,避免出錯。由於市售名牌有幾種顏色,所以我也用不同顏色來區別年份或作為某些識別之用。用來寫名牌的筆也很重要,要注意字跡可能有褪色的問題,為了避免字跡某天消失不見,我比較喜歡用鉛筆來寫,只要沒去擦它,鉛筆字跡維持幾年不是問題。

做完上面這些步驟,就將花盆浸到水深約1到2公分深的水盤中,讓水由花盆底部吸上去,千萬不要澆水,因為會把孢芽或小苗沖走。空氣溼度方面,並無特殊要求,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不需要把花盆悶起來。

播好的孢芽約在一兩星期內就發芽,至於要怎麼讓它們順利長大,關鍵在光線要夠強,若栽培在戶外,就要放在遮雨但能得到日晒的環境,若種在室內,就一定要用人工照明,而且光線強度要求很高,燈管與栽培介質表面的距離要近到10到15公分才夠。如果光線強度不足,迷你毛氈苔的成長就會遲緩,長得不夠大的迷你毛氈苔將會很難通過夏天的考驗。

在春天的時候是迷你毛氈苔生長旺盛的季節,也是它們的花季。為了讓它們能快速長大,花開得多,施肥是不可少的。

到了七月底,就開始遭受夏季的考驗,此時迷你毛氈苔會進入半休眠的狀態,植株中央部位會產生細毛包覆的冠狀構造,不過它們的捕蟲葉外觀仍然維持正常的型態,也會分泌黏液,只是比較不太長出新的捕蟲葉,生長速度遲滯很多,但這樣仍是安全的狀態,維持現狀,持續讓栽培介質保持潮溼,可稍微降低光線強度以降溫。

如果栽培介質表面長了很多藻類或蘚苔植物,那就可能會有麻煩,因為這些植物會對迷你毛氈苔帶來逆境,所以迷你毛氈苔的休眠程度會更深,捕蟲葉就會變得較乾,幾乎不分泌黏液,也開始有一部份迷你毛氈苔會死去。但即使如此不去管它,仍能剩下足夠數量的植株撐過夏天。由於迷你毛氈苔在度夏過程的死亡率很高,可能會超過半數死亡,所以,要能讓迷你毛氈苔順利度夏,就得一開始播下數量足夠的孢芽,通常一盆3吋盆要播到二、三十粒才夠。有些人為了省錢,想說先買10粒或更少孢芽來試種看看,往往無法度夏。

度過夏天的Drosera nitidula,損失超過半數,就要靠剩下的植株來繁殖。所以為了確保種源不會滅絕,光是一個品種就要種得多,甚至種到兩三盆那麼多。

假如夏季的環境逆境太過嚴苛,即使栽培介質保持潮溼也擋不住它們想要休眠的意願,此時捕蟲葉型態會大大地改變,葉片部份會縮到幾乎沒有,只剩下綠色的葉柄豎立起來並包覆中心部位,整體成為冠狀結構,詳情可以參閱「初試迷你毛氈苔室內休眠技術」這篇文章的第一張照片。如果到了這番地步,就不能不採取休眠的對策,否則所有的休眠植株在潮溼環境之下將會全數死亡。

迷你毛氈苔在休眠期間的管理方式是栽培介質必須維持在微溼的狀態,不可讓栽培介質完全乾透,因為休眠的迷你毛氈苔仍需要水份,只是需求很低而已。要怎麼讓栽培介質維持在微溼狀態下,乍看之下很難,不過說穿了其實很簡單,若迷你毛氈苔轉變成真正的休眠模式,就把花盆從水盤拿出來,讓栽培介質自然風乾,大概幾天到一個星期之後,表面的栽培介質就會乾透,然後就拿起花盆,由花盆底部的洞口觀察內部的栽培介質的顏色深淺變化,如果顏色很深而且明顯看得出水份含量很高,那就再繼續風乾;如果栽培介質的顏色變淺,看起來有點乾了,到這樣的程度就不能再乾下去,必須開始供水。不可以把水澆在休眠的植株上,而是把少量的水倒在無水的水盤裡,倒入淺淺一層水,讓花盆能在幾分鐘吸乾的程度為佳,就這樣,每隔幾天就倒一點水,讓花盆底部的栽培介質維持微溼的程度,大概到了九月,當迷你毛氈苔長出新的捕蟲葉時,表示它們醒過來了,就可以再把花盆浸於1到2公分深的水位當中。

大約在9月時,迷你毛氈苔將開始回復生長,同時,迷你毛氈苔的中央部位被白色細毛包覆起來的構造會變得更加緊實,而且比前一兩個月更加膨大,看起來像是休眠,但實際上是它們要形成孢芽的狀態。如果在室內栽培,必須要特別注意燈光的照射時間也要開始縮短,應從夏天的14小時降為12小時,不然迷你毛氈苔產生孢芽的時間將會延後,不利於下一次繁殖。大約過兩個月,也就是10月底到11月初,就能見到這些迷你毛氈苔中央包覆的構造開始打開來,露出裡面的孢芽,但這時候的孢芽還不夠成熟,要再等半個月到一個月,露出來的孢芽會更多,孢芽更大,也更容易脫落,這時就能再次準備新的栽培介質,取下外圍最容易脫落的孢芽,進行新的一輪無性繁殖。

就這樣,這就是迷你毛氈苔的栽培方法,應該相當簡單,對於已經有基本食蟲植物栽培經驗的人來說,值得試試看。


塔內植物園相關連結

活動照片
名稱

Beginner,1,Books,2,Dionaea,1,Dormancy,9,Drosera,16,Events,24,Fertilization,6,Growing,46,Humidity,7,Instrument,21,Knowledge,4,Life,7,Light,14,Medium,11,Nepenthes,19,Photography,4,Propagation,6,Roridula,1,Science,5,Suggestion,13,Temperature,4,Utricularia,3,Visit,5,Water,6,
ltr
item
漫步在食蟲植物的奇幻異境: 2010年秋冬高雄食蟲植物交流會報導
2010年秋冬高雄食蟲植物交流會報導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J-z1dtcCYwUpUx-bgIGUgGGfbAoAAkkDPTmUquibfAuQbZasKOoV4OxTK0Abjxjk8WVF6DlZ7wCtdlMYMQ5IMF7JuCnM7oxOzZs5Jy8LJJg0Kyhm7StajZglFztGTaYD38zch2TrJB4/s1600/01-20101226.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J-z1dtcCYwUpUx-bgIGUgGGfbAoAAkkDPTmUquibfAuQbZasKOoV4OxTK0Abjxjk8WVF6DlZ7wCtdlMYMQ5IMF7JuCnM7oxOzZs5Jy8LJJg0Kyhm7StajZglFztGTaYD38zch2TrJB4/s72-c/01-20101226.jpg
漫步在食蟲植物的奇幻異境
https://cp-toxin.blogspot.com/2011/02/2010.html
https://cp-toxin.blogspot.com/
https://cp-toxin.blogspot.com/
https://cp-toxin.blogspot.com/2011/02/2010.html
true
171603943303744133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STEP 2: Click the link you shared to unloc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