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雄秋季聯合交易會報導



在10月11日於高雄舉辦的食蟲植物聚會,除了可以讓食蟲植物愛好者交流之外,這一次還邀請到食蟲植物界中有名的夏洛特,來為我們介紹他在東南亞尋訪野生食蟲植物的經歷。藉由他的報告,我們對於食蟲植物的生態及栽培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     ※

在台灣的園藝界,夏洛特是一位奇特的人物。對於一般園藝愛好者來說,能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溫室來收集植物,應該就會非常快樂了。然而夏洛特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還要費盡千辛萬苦,深入荒野叢林,去享受發現珍奇植物的那一刻。

我和夏洛特在很早以前就認識了,確切的時間不記得了,大約是在我唸高中到剛讀大學的時候吧!那個時候,經由別人的介紹,得知一家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的水族館。那一家水族館很奇怪,居然是開在二樓,而且客人很少,似乎不像是以水族為業,或者可以說,那是一家表面上是水族館,背地裡不知道在做什麼的公司。有關那間水族館的事,可以參閱我的網站上的文章「神秘的水族館」。那一家水族館的特點,就是經常有玩家前來,其實老闆本身也是一個玩家,大家就聚在一起聊天,或是看看誰又去建國假日花市買了什麼東西。

我就是在那一家水族館認識夏洛特。當時他還不叫夏洛特,大家都互相直呼對方的本名,於是我也跟著這麼做,雖然我在他們那一群當中算是年紀較小的。夏洛特來到水族館時,常會帶來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有些是野外採集來的,也有從假日花市買來的。在當時,我完全是植物的新手,根本不懂得那些植物有什麼特別,所以只是默默地跟在旁邊聽那些玩家之間的對話,只有當他們提到食蟲植物的時候,我才會問一些問題。在當年,我也曾向夏洛特買過幾種食蟲植物,印象最深的是買了世界最大的狸藻Utricularia alpina,只可惜當時不甚了解栽培方法,所以沒有種活它。

後來在我讀研究所時,那家水族館關門了,就再也沒碰過夏洛特。直到我加入網路上的討論區,才遇到他了。有一次,我和他在網路上爭論要不要來寫一本食蟲植物的書,他當時認為寫書並不容易,加上盜版的問題會影響銷路,所以結論是不要寫書,這與我的想法是相反的。雖然我不認為寫一本夠專業的食蟲植物書籍會困難到做不出來,但我自知自己的實力還不夠,認為多等幾年之後再來寫也不遲,沒想到在2007年春天,夏洛特所寫的「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就出版了。

這一次的聚會能邀請到夏洛特來演講,是華陽園藝的林老闆在很早以前就向夏洛特談好的,因為夏洛特在近年來不常在台灣,臨時會找不到人。由於很久沒見到夏洛特,於是我也藉機向他請教一些問題。在午餐時,我和夏洛特坐在一起,提到他寫的書。他說之所以會寫那一本食蟲植物書,是當初有一家出版社打算請他寫一系列熱帶植物的園藝書籍,而他選擇從食蟲植物開始寫起。他只花了四個多月就完成原稿,結果出版社本身發生一些問題,拖了一年都無法出版,所以只好改由另一家出版社「商周出版」來完成後續的編輯及出版工作。至於盜版的問題,夏洛特現在認為那並不會很嚴重,因為現在國際上的紙漿價格較高,盜版其實無利可圖。我也有向夏洛特建議,何不寫一個部落格來記錄他在野外尋找食蟲植物的過程,因為以他的經歷來說,絕對可以說是華人第一人。不過他表示說現在太忙,經常在東南亞各地尋找食蟲植物,忙得沒時間寫文章,而且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東南亞的網路普及率很差,只要一離開大都市,就沒有網路,或者只有勉強堪用的網路,即使要連線回台灣的「塔內植物園」都要等個老半天。所以在短期之內,他大概是不會有寫部落格的計畫了。

用餐完後,大家回到展覽會場,接下來就是夏落特的演講了。這次演講的內容是為東南亞低地的食蟲植物,這是夏洛特常年在東南亞探險的所見所聞,除了介紹食蟲植物所生長的自然環境之外,還參觀一些當地食蟲植物愛好者的栽培環境,並提供他自己的栽培心得。


夏洛特帶來許多原產地拍回來的照片,為我們解說當地食蟲植物的生長環境。

東南亞有三大類食蟲植物,最為人所知是為豬籠草,其次是毛氈苔和狸藻。東南亞是叢林密布的地區,想要看到任何一種食蟲植物,就是要往植物比較少的地方去尋找。通常在植物最少的地方,就有可能找得到毛氈苔。在沙岩的地型上,毛氈苔會長在只含有少許泥土的石縫中,那裡的環境非常貧瘠,所以不容易長出其他的植物,因此像是矮小的毛氈苔Drosera burmanni也得以整天晒到太陽。又由於石縫比較低窪,所以夏季時的降雨往往會讓毛氈苔泡在水裡,不過那並無所謂。在東南亞這樣低緯度的地方是沒有四季的變化,不過有分雨季和旱季。冬天就是那裡的旱季,生長在泥土那麼少的環境下的毛氈苔,當然只要一到旱季就會乾枯而死,不過它們早在旱季來臨之前,就已經產生大量的種子,由種子來渡過缺水的季節,等待明年雨季的來臨。

在東南亞也有一種球根毛氈苔Drosera peltata,不同於澳洲球根毛氈苔在夏季休眠而冬季生長,Drosera peltata配合東南亞當地的季節,在當地的雨季時生長,直到冬季枯水時期才進入休眠。

在這種乾溼分明的地區,狸藻也是一年生的,它們會在秋天來時整片地開花,才好在冬天來臨之前產生大批的種子。不過也有一些狸藻如Utricularia striatula會生長在全年有流水的岩壁上,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就沒有休眠的需要了。

若說到豬籠草,在沙勞越的路邊就可以看到幾種常見的低地豬籠草,像是Nepenthes rafflesiana就在地上隨意地生長,遇到樹就爬上去,在樹頂上成片地開花結果。那裡也很容易看到Nepenthes bicalcarataNepenthes mirabilisNepenthes reinwardtiana,而因為那些豬籠草都混在一起生長,所以就產生許多的天然雜交種,有些則雜交次數太多次,以致於完全看不出其父母本。這些豬籠草所分佈的地點,都是在一些開闊的地方,尤其是剛開出來的路,因為整個路的表面或山壁都被人挖掉,露出光禿禿的地表,豬籠草的種子就很容易在那裡發芽,並繁衍成一大片的族群。如果等到雜草也長起來了,像是芒萁這種會覆蓋地表的植物,豬籠草就再也長不出來了。


豬籠草Nepenthes rafflesiana長得十分巨大,瓶子全長差不多有30公分。

夏洛特還介紹到大家都很喜歡的迷你豬籠草Nepenthes campanulata。原來要看到這種豬籠草並不困難,只要搭乘小飛機到姆魯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去那裡的鹿洞(Deer Cave)就可以看得到。鹿洞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到那裡可以參觀成群蝙蝠出洞的奇景,不過對於我們食蟲植物愛好者來說,Nepenthes campanulata才是重點,只要抬頭看看洞口,就可以看到洞口的岩壁上長著一片又一片的小型植物,那就是Nepenthes campanulata。那種岩壁上的介質不太多,但是表面上不停地有水流下來,也就是說Nepenthes campanulata的根部一直處在有水流過的環境。由於岩壁相當徒峭,所以照射下來的陽光就衰弱許多,而周圍又不停地滴水,所以空氣溼度非常高。不過如果想要看或是拍攝Nepenthes campanulata,請記得帶望遠鏡,因為它們長在很高的地方,而且體型又小。

雖然夏洛特這次的演講是以低地的食蟲植物為主,不過他特別提到他去探訪高地種豬籠草Nepenthes veitchii的心得。Nepenthes veitchii是一種外形美豔的豬籠草,然而它們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因此對於居住在平地的愛好者來說,因為自家的環境比較炎熱,所以Nepenthes veitchii並非是容易栽培的豬籠草。雖然Nepenthes veitchii也有低地種,不過在經由夏洛特的解說之後,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為何高地種的Nepenthes veitchii反而比低地種還要容易栽培的理由。高地種Nepenthes veitchii生長在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地方,那裡的樹木比較少,Nepenthes veitchii沒樹可爬,所以都匍匐於地表生長著,只要一出太陽,地表就被晒得很熱,而且空氣變得很乾燥。必須等到晚上,氣溫才會降到約18度左右,然而空氣溼度還要更晚才會升高,大約要等到半夜,山上才會開始起霧,並降下一些雨水。相較之下,低地種的Nepenthes veitchii生長在樹林裡,它們會攀附樹幹往上生長,但由於頂上是樹冠,所以光線就弱了許多,而且那裡的地型特別容易起霧,所以空氣溼度就會很高,再加上低地種Nepenthes veitchii其實是生長在海拔七、八百公尺高的地方,氣溫比平地低了許多,但是並沒比高地種所處的環境溫暖多少,所以低地種的耐熱能力反而沒有經常晒太陽的高地種來得好,因此就會發生高地種Nepenthes veitchii比低地種來得容易栽培的奇特現象。


高地種的Nepenthes veitchii,生長在地上的落葉堆裡。

夏洛特介紹完野外的探險經歷之後,接著介紹東南亞當地食蟲植物愛好者的栽培方法。畢竟東南亞是豬籠草的產地,所以當地的愛好者多半就自己去野外挖豬籠草回家栽培。栽培方法也相當隨性,手邊有什麼栽培介質就拿來用,再不然就是去外面挖土回家使用。然後,看是要把豬籠草直接種在家裡庭院的土地上,或是種在花盆,也可以種在吊盆裡。不過,這種隨性的栽培方法只對那些常見的低地種豬籠草如Nepenthes ampullariaNepenthes rafflesiana有效, Nepenthes veitchii對當地人來說並不算簡單。不過那裡有人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方法來栽培高地種Nepenthes veitchii,那就是用透明塑膠袋將Nepenthes veitchii悶著栽培,而且還要丟在太陽底下去晒!由於豬籠草被悶著又晒太陽,所以塑膠袋裡的溫度可以升到40度以上,必須要等到晚上,溫度才會降到28度左右。這種栽培方法雖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當地人卻能將高地種Nepenthes veitchii種得很好。


某一個當地食蟲植物愛好者的家,豬籠草都是吊掛著栽培。

不過比較令人感到可惜的地方,就是東南亞當地豬籠草滅絕的速度很快。東南亞現在進行大規模的開墾活動,鏟除掉原始森林來栽培油棕,因為油棕所產生的油可以作為生質柴油的原料,製造出來的生質柴油可以外銷來賺取外匯。另一方面,人為的採集也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對於稀有品種的豬籠草有很大的危害。雖然稀有品種的豬籠草其生長的地方不一定有遭受開墾的壓力,然而稀有的品種往往族群很小,只要一被人發現就完了,因為當地人還沒有留種或保育的觀念,只是拼命地採集。他們雖然知道會把豬籠草採光,不過他們總是認為去下一座山就能找得到。雖然如此,我覺得我們並沒有權利去責怪他們,因為他們栽培油棕和採集豬籠草,其實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滿足我們這些富裕國家人民的需求,另一方面,保育本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只有在當地人民富足之後,才會有心情來談保育。

夏洛特也提到他在栽培某些低地種豬籠草的特殊經驗。他發現,有些低地種豬籠草像是Nepenthes ampullariaNepenthes mirabilis var. echinostoma偏好肥沃的生長環境,如果在栽培介質裡面加入緩效性肥料或腐植土,那些豬籠草就會長得特別好。一但養份耗盡,豬籠草的生長速度也隨之減緩下來。若真是如此,那對國內的業者來說是一件好消息,因為只要採用一般觀葉植物的栽培方法就可以量產,或許將來我們會更容易在花市看到那些豬籠草了。另外,夏洛特認為多數的豬籠草栽培在弱酸到中性的栽培介質較好,而常用於食蟲植物的泥碳土則太酸,只適用於少數的低地種豬籠草,例如Nepenthes ampullaria;水苔則適合多數的高地種豬籠草。有些豬籠草長在石灰岩地型,看起來那種環境偏鹼,不過夏洛特指出,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地鹼,因為豬籠草都是生長在覆有一層厚厚的有機質上,它們的根部並不會直接接觸到石灰岩,所以若想要栽培這一類的豬籠草,並不需要真的用到石灰岩,只要使用蘭石那一類的栽培介質就好了。

我相信聽完夏洛特的演講之後,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獲。我們一般人在栽培食蟲植物時,多半只能參考食蟲植物書籍所建議的栽培方法,然而一般的食蟲植物書籍在描述上都過於簡化,我們往往照著做也不見得就能種得很好。如果要真正了解食蟲植物的栽培方法,去原產地感受當地的環境是最好的做法。不過,要實地走訪原產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並不是普通的觀光旅行,而是一種冒險。夏洛特便指出,東南亞當地的路況非常差,那些產業道路都是泥土路,在旱季時還好,到了雨季就泥濘不堪,就連四輪傳動車都很難順利地行駛。再加上人為採集的問題,容易到達的地方當然就不會留有特殊品種的豬籠草,只有深入險境,才可能找得到殘存的珍稀品種。所以,這一次的聚會很難得能邀請夏洛特來演講,藉由他的介紹以及拍攝回來的照片,就可以很清楚地傳達書籍所欠缺的部份,這將有助於提升我們台灣這裡的栽培技術。

在夏洛特報告完他的食蟲植物之旅之後,接下來的休息時間就是簽書活動,熱情的書迷們請他簽名,然後,就是這個聚會的重要活動「拍賣」和「抽獎」了。這一次我標下一盆大株的土瓶草,這是因為我的冰箱已經做好了,就可以用來栽培這種需要較低夜溫的食蟲植物。雖然我有想要再標其他的食蟲植物,不過想想還是省一點錢好了,不要買得太多。不過有兩位同好各送我一盆毛氈苔Drosera petiolaris和一盆狸藻Utricularia reniformis。我特別向對方請教這種狸藻的栽培方法,那位同好表示,在高冷地栽培Utricularia reniformis很簡單,只要採用泥碳土、水苔和蛇木屑混合的栽培介質,放在明亮的散射光下,並且浸在低水位的水盤就好了,它們很快就會長成一大叢並且開花。所以看來,栽培Utricularia reniformis的關鍵還是在於氣溫,只要環境對了,採用食蟲植物標準的栽培方法就可以輕鬆地擁有它們。所以,只要我把冰箱的溫度調成和高山差不多,那也就能在我家栽培它們了。


演講之後的簽書活動,這一次南部的同好終於可以一睹夏洛特的風采。


這次我所帶回來的食蟲植物,有狸藻Utricularia reniformis、毛氈苔Drosera petiolaris和土瓶草。

很難得這一次可以邀請到夏洛特來報告他的食蟲植物之旅以及他的栽培心得。夏洛特現在經常往東南亞跑,長時間待在叢林裡,也因為當地的網路較差,所以很少回到「塔內植物園」分享他的見聞。這一次我們可以看到他拍攝回來的照片,並聽他描述食蟲植物原產地的氣候及地理環境,以及成功的栽培方法,相信這些對於這次來參加聚會的同好來說,會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塔內植物園相關連結
97年10月11日蝕癡秋季交易會.....
[分享]2008蝕癡會-秋季交流會-人物篇
[分享]2008蝕癡會-秋季交流會-植物篇

活動照片























































































































名稱

Beginner,1,Books,2,Dionaea,1,Dormancy,9,Drosera,16,Events,24,Fertilization,6,Growing,46,Humidity,7,Instrument,21,Knowledge,4,Life,7,Light,14,Medium,11,Nepenthes,19,Photography,4,Propagation,6,Roridula,1,Science,5,Suggestion,13,Temperature,4,Utricularia,3,Visit,5,Water,6,
ltr
item
漫步在食蟲植物的奇幻異境: 2008年高雄秋季聯合交易會報導
2008年高雄秋季聯合交易會報導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59Vc1RXGAffDQwpq6PeHoj4e4S030W0ga2g6b8SBrBdPfRa6MvsZx_dX6kF02Nm63TaeOUAv4OoZjS3z5eRAWyM-8s0HOmuGRNhtB76jrCFUtkgMceq6qU2fCm7oE24LOMY-FZUD0IFc/s1600/01-20081011-101.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59Vc1RXGAffDQwpq6PeHoj4e4S030W0ga2g6b8SBrBdPfRa6MvsZx_dX6kF02Nm63TaeOUAv4OoZjS3z5eRAWyM-8s0HOmuGRNhtB76jrCFUtkgMceq6qU2fCm7oE24LOMY-FZUD0IFc/s72-c/01-20081011-101.JPG
漫步在食蟲植物的奇幻異境
https://cp-toxin.blogspot.com/2008/10/2008.html
https://cp-toxin.blogspot.com/
https://cp-toxin.blogspot.com/
https://cp-toxin.blogspot.com/2008/10/2008.html
true
171603943303744133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STEP 2: Click the link you shared to unloc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